top of page

「無人之境」不是一個地點,而是一種陌生狀態。

  • 作家相片: peis1230
    peis1230
  • 2022年2月14日
  • 讀畢需時 4 分鐘

文/廖仁義

  或許我們曾經以為,每一個地方都是為了人的出現而存在,因此,我們也曾經以為,只有能夠被人所認識的地方才叫做 地方;而相對的,尚未被人認識的地方,或者並不準備被認識的地方,以及永遠不會被認識的地方,就不叫做地方。但事實上,這種「不叫做地方」,卻是一個比 「人的出現」更久遠也更寬廣的地方;它並不是既存的地方的另一面,而是一種遠比已被認識的地方還要遼闊的「無人之境」。

  我們相信雙腳,所以我們往往將它所到之處當作地方。我們相信雙眼,所以我們將它所看之處當作地方。我們也相信心靈,所以我們將它所想之處當作地方。但是, 這都只是「有人之境」。事實上,雙腳會受限於力量,眼睛會受限於距離,心靈也會受限於封閉。也因此,我們走不到「雙腳走不到的」地方,看不到「雙眼看不到 的」地方,也想不到「心靈想不到的」地方。而「無人之境」,就是這些我們到達不了的「未識之方」。

  它既然是「未識之方」,所以它不是風景,不是空間,不是處境,也不是心境。在人類漫長的藝術史之中,我們習慣於找尋我們已經認識的東西,但是,藝術家身 上,其實具備著一種能力,試圖超越風景,超越空間,超越處境,也超越心境。或許我們可以說,藝術家是無人之境的探險者,他丟棄了普羅米修斯的火種,越過知 識的邊境,進入浩瀚的陌生。但我們也可以說,這個無人之境,雖然有的會因此被樹立地標而成為所謂的地方,但是藝術家的創造性,就在於一旦他闖入,這個無人 之境便會變得更為遼闊,無限開展,陌生遠永不會被佔據。

  藝術固然可以是來自知識,但藝術卻不能只有知識。知識是一種說明,藝術卻是一種創造。對於創造,陌生遠比熟識重要。當建築家Frank O. Gehry在Bilbao建造了一座古根漢美術館,便是讓一種陌生介入了熟識,解放了原來的空間,讓封閉可以開放。 「無人之境」雖然不受限於風景、空間、處境與心境,卻是它們的原鄉。這個原鄉,並不遙遠,它只不過是一種觀點的解放,讓我們能從習以為常的「有人之境」,朝向未被定義的「無人之境」。

  每一個藝術家,在他從既定的觀點解放的那一刻,便可成為如入無人之境的第一人,從新發現自己藝術生命的原鄉。

參展藝術家

朱為白

  畫如其人,人如其名,一白而可以為萬色之母。曾經作畫,但近年之作已經不是畫;以紙為材,以刀代筆,以直線或曲線切割之,乍看似造形,凝視卻是造境。誠如他自己所說,他是以現代的媒材,透過他自己的藝術語言,表達東方的美學智慧。 這次展出作品是他八十年智慧的結晶,亦是首次展出。除了延續過去的材料與技法的低限性之外,也明顯地以線條結構的有機性取代幾何性,而浮現出更多視覺理性所無法窮盡的生命深度。

  所謂無用之用,是為大用。而無人之境,也應該如是觀。 許旆誠 觀看他的作品,就像一個旅人進入夢境。而旅人的眼睛,交疊著他一路走來所經歷的景象,既像風景,又像是從風景之中轉化而出的陌生視域。帶著一點的追憶,一點的憧憬,或許也是一點的旅愁,總是引起觀者彷彿進入一個夢境之中的另一個夢境。在他的構圖中,呈現出一種複眼一般的並存視域,就好像所有經歷都是同時發生,不需回首前塵。就像歐德修斯經過十年的航行,一切過去都已交疊,故事只能像詩句,只有並存的意象,不需從頭述說。也因此,所有地點都只是代號,可以是任何地方,即使這些地方並不存在,或者這些地方尚未發生,或者這些地方並不存在於任何地方。 它們只是眼睛的一份期待,期待去旅行。 劉永仁

  在他的作品中,呼吸一詞意味著自由運動的必要性。就如同每一個生命都需要呼吸,藝術家構圖中的每一個元素也都需要屬於它自己的運動的力量,而藝術家的行動正是這些元素得以進入構圖中表現力量的一個行動。 藝術家將他自己的生命探索與色彩的結構探索結合在一起,彷彿是他自己的姿勢在畫布之中尋找空間。這不見得就叫做心境,而是色彩的覺醒。色彩不再是物件的外表,而它自己就是一個有機但卻還沒有形狀的「非物件」。 就如同呼吸是一種活動,色彩也是一種活動,構圖也在活動。他的作品帶領我們來到一個我們的視覺還不熟悉之處。 劉鎮洲

  透過陶藝,他要重新找回人與泥土之間的最初親密。一如每一個人,他也嚮往風景,但他並沒有耽溺於風景的現實形 狀,而是化繁為簡,探訪風景尚未被佔據以前的狀態。這個狀態,簡約而豐富,平凡而渾厚。故其作品饒負詩意,空間失去定義也帶禪意,時間不必連續,結合著美 感與頓悟,從實用的空間經驗進入美學的空間想像。 這次展出作品,我們雖也看見人為的空間元素,但這些元素卻因為融合在自然狀態中,而顯現出一份對於尚未人工化的世界之期待。而其中的群組作品,除了像是這 個世界的斷片的組合,亦可讓我們發現,每一個斷片都是它自己,就像湖水中每一個波紋都不同於其他的波紋,都沒有既存的定義。每一個生命,不就是如此?

Comments


Hsu Pei- Cheng | 許 旆 誠
contains information about the artist. © 2022 Hsu Pei- Cheng All rights reserved.

  • Instagram的 - 灰色圓圈
  • Facebook的 - 灰色圓圈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