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對島的深情凝視:許旆誠個展「他方的肖像」
文/簡子傑 往往是一些遠景,但之所以感覺到遠,卻未必是因為我們與景色間的視覺距離,在許旆誠個展「他方的肖像」中,畫面正中央經常出現一個橢圓形的封閉結構,在這個結構中往往才出現了風景,但是在這些樸拙且簡練的橢圓輪廓以外的背景,有時是保留繪畫肌理的單色背景,有時卻也隱隱透露著某...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8 次查看
0 則留言


暫時這樣Contemporary
以「暫時這樣」一句日常用語作為我們的展覽名稱,不免會令人想像此次展覽可能是我們對於自身態度的誠實自白,並且帶著一點妥協甚至放棄的樣子,採取了消極姿態。事實上,當試著察看自身所處的生活現實時,或許都能察覺得到那些包圍著我們的外部世界,老早是以「暫時這樣」的邏輯運作著。「暫時」...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5 次查看
0 則留言


「所在:臺灣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展」
紐約臺灣書院展出 本展覽是由中華民國文化部指導與贊助展出經費,駐紐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臺北文化中心主辦,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劃。邀請青年藝術家許旆誠、陳伯義與陳敬元,自3月27日起至5月30日在紐約臺灣書院(Taiwan Academy in New...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4 次查看
0 則留言


後設記憶與風景
許旆誠的敘事性繪畫 文/莊偉慈 如何透過藝術創作反映所見與思維,是每一位藝術家時時刻刻在思索的事情。在許旆誠的畫作裡,藉由作品內容的體現得以構成藝術家自身的美學映證。許旆誠的作品並沒有特定的形式,亦不追求擬真的影像或繪畫技巧的炫技,其形式即為內容,簡而言之,他的繪畫在於展現...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8 次查看
0 則留言


如果時光是這樣
《CACAO》 文/郭心芯 為了要再現,畫家許旆誠(Hsu Pei Cheng)將人生化成作一座座各生命個體的島嶼。「時間」與「際遇」暗藏在他畫中,或許,我們的日子並非皆大歡喜,但總有一份真在其中。我們必須很辛苦的奮戰。然後,有一天,島嶼露出它原始而天真的笑容,它宛如這世界...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 次查看
0 則留言


某個曾經存在的當下
大風景地Ⅲ暫時這樣 文.攝影|吳嘉瑄 相較於去年在台北國際藝術村舉辦的「大風景地」展覽系列之二「Sucity」在呈現形式上的開放與實驗性,在鳳甲美術館開幕的「大風景地」系列之三「暫時這樣」的作品,儘管不再是以整體性布展的概念去思考,然各件獨立作品的呈現顯然更為細緻而完整。從...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5 次查看
0 則留言

許旆誠風景畫中的台灣維度
後地方藝術家調查二(註1)地方性的壓花 術 文/ 黃建宏 從2006到2007年發展的【公園預定地】系列,以1號編序到12號的公園預定地,影像呈現的組成是一種強迫式的平面化,被壓平的立體構圖與鐵...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7 次查看
0 則留言


視而不見的都市風景
文/葉佳蓉 《大風景地》的第二檔展覽——光滑城市,選上的是台灣的第一大都市,台北。光滑這樣的形容詞原先是來自高度開發的大都會,其乾淨、明亮的印象而聯想到的。但是在展覽中我們看見的卻是被光鮮亮麗的外表所遺忘的都會角落:夾於高樓大廈中的老舊建築物、用於尚未完成建築物的鷹架,象徵...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5 次查看
0 則留言


恍惚晃走的城市書寫—「城市失格」與意識焦距
文 / 陳寬育 2010.6 原載於《藝術家》 無論是對城市網絡、系統與速度的驚歎禮讚,或是對城市的縫隙、邊界與傾頹所在的書寫與描繪,城市觀看可以如宣傳形象的清新之姿,總是對市民許諾的美好願景;然而真實的情況,卻也同時並存著人們總是披覆著各種疲累、淺淺的哀傷如同粗粒子相片中...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4 次查看
0 則留言


地下莖式的台北想像
大風景地Ⅱ:Sucity-光滑城市 文∣吳嘉瑄 攝影∣鄭安齊、廖震平、吳思嶔 「地方」(place),究竟是什麼?從文化地理學的角度來看,社會、地理學學者艾斯柯巴(Arturo Escobar)認為,地方以特殊的構造聚集了事物、思想和記憶(註1);藝術家兼評論家李帕德(Lu...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8 次查看
0 則留言


台灣當代雕塑的視野:微型化
文 / 吳嘉瑄 低限主義雕塑的物性 「雕塑自台座走下」,此一觀念開展了現代乃至今日當代雕塑的歷史,在一篇由克洛(Caroline Cros)所執筆的文章〈何謂今日雕塑?〉(Qu’est ce que la sculpture...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1 次查看
0 則留言


「無人之境」不是一個地點,而是一種陌生狀態。
文/廖仁義 或許我們曾經以為,每一個地方都是為了人的出現而存在,因此,我們也曾經以為,只有能夠被人所認識的地方才叫做 地方;而相對的,尚未被人認識的地方,或者並不準備被認識的地方,以及永遠不會被認識的地方,就不叫做地方。但事實上,這種「不叫做地方」,卻是一個比...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5 次查看
0 則留言


複眼觀點的視覺詩學
許旆誠的藝術旅程 文/廖仁義 1. 帶著畫筆出生的藝術家 許旆誠是一位帶著畫筆出生的藝術家,而他也帶著一種屬於他自己的繪畫觀點來面對這個世界。這個事實可以從他藝術家性格與藝術語言的早熟得到印證。 出生於一個藝術家家庭,許旆誠的父親是雕塑家,母親和姊姊都是畫家。多年前,全家四...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5 次查看
0 則留言


遊園照境
許旆誠「公園系列」試析 文/鄭林佳 「公園」是具有隱晦公眾性與社會性的迷人場景,許旆誠的「公園系列」也藉由這個觀點選擇具有歷史意涵,或是充滿台灣人共同記憶的公園。一方面透過衆人對公園原有的意象產生共鳴,另外在此之上更建構藝術家個人的記憶,或是未曾到過但想像其中的一段歷史。所...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8 次查看
0 則留言


文學性的敘事想像試探
許旆誠「公園系列」 文/方致評 字句的串聯,有時候可以成為一段新詩、一篇小短文、或是長篇小說,這種表達方式其實透露了人們對於文字的愛好。然而,不管是從閱讀或是書寫,文字的串聯總是可以勾勒出人們的情感狀態、想像的生活故事、慾望的投射對象等等;我們常用「文學」一詞來統稱這些創造...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8 次查看
0 則留言


老弟畫畫
文,攝影/雷驤 二十多年以前,那時老弟還是個未上小學的孩子,我們一度為鄰──他家正在我們樓下。毎見一個眼睛雪亮、削瘦而敏感的男孩,默默低首看著養在他家庭院裡的小狗,無限興味的樣子。進到他家拜訪,時見老弟穿著細條紋睡褲,懶洋洋躺在長沙發上,憂鬱的大眼睛彷彿在思考什麼人生課題。...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7 次查看
0 則留言


許旆誠的遊夢世界
吳桃源/採編 (管理雜誌361期 2004年7月號專訪) 一九九四年文化大學美術系爆發的學生抗議校方選派系主任的罷課事件,對許旆誠一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那年,他正好大四,學潮所引致的學術箝制不僅使其畫面充滿晦暗沉鬱的基調,而枯萎的枝幹與壓縮的人物也隱喻了內外在生存空間與養...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6 分鐘
6 次查看
0 則留言


蟄居城市的遊夢畫者
文/駱亭伶 (REMY EXCELLENCE 雜誌 2005專訪 ) 前言 舉辦過「轉念」、「柿子紅了」以及「遊園犬驚夢」等多次個展的許旆誠,是一位頗受矚目的當代藝術家。他與城市之間保持著一種親近又疏遠的關係,在北投一幢公寓頂樓的小小畫室中,和一隻名喚「牛牛」的公犬,構築...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5 分鐘
9 次查看
0 則留言


公園的詩意政治學
許旆誠「公園系列」 文/蔡家榛 1.無人風景 許旆誠2008個展「公園系列」,分別描繪了台灣從南到北頗具代表性且作者親歷過的公園場所:林家花園、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台中公園、新公園、馬場町紀念公園、半屏山公園、臺南安平樹屋、大湖公園、北投公園、新竹公園、鵝鸞鼻公園、陽明...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5 次查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