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無流之河
倘若從我近期2019年所發表的個展《一件很小,很美的事》談起,那時在創作自述的文字上面提及,我們這一整個世代,是經驗匱乏的一代。 這也意味著,整個經驗匱乏的世代所投影出來的景觀,很可能呈現出一種集體的既視感,一個似曾相識的夢境。所以我們只能在日常中尋找那個微光。...
peis1230
2022年2月19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2 次查看
0 則留言


《一件很小,很美的事》
既視感 法國生理學家艾米利.波拉克(Emile Bolirac)在1867年的著作《精神科學的未來》(The Future of Psychic Sciences)第一次定義了這種現象,並將其命名為「既視感」(déjà vu)。意旨對於未曾經歷過的事情或場景,彷彿在某時某地...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8 分鐘
12 次查看
0 則留言


《時光異境》
將 那個已然回不去的無害場景重建, 移放到眼前這個你真正置身其中的世界。 一個宛然的世界。 一個縮影或拼貼重建的世界。 一個遊樂場。 ──駱以軍《西夏旅館》[1] 如果從回望的過去,到真實存在的現在,乃至不確定的未來,時間好似一條涓涓長流,無有止盡。但若是在物理的...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7 次查看
0 則留言


《他方的肖像》
I. 「在富於詩意的夢幻想像中,周圍的生活是多麼平庸而死寂,真正的生活總是在他方。」 ---- 十九世紀法國詩人韓波(Arthur Rimbaud) 岩井俊二在其電影作品《夢旅人》(Picnic)中,描述三位同樣被社會定位失格之人,決定自精神醫院的圍牆上出發,徒步在牆的頂端...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11 次查看
0 則留言


《我以為我自己到了很遠的地方》
Ⅰ島嶼誌 我們往往必須置身在另一個時間和另外一處空間,才能得以清楚看見我們在這個世界所圍繞的現世。 環境是如此,過去和未來是如此,藝術是如此,人生恐怕也是這樣。 一種置身例外的傷感。 就好像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座島上了,但我們卻不見得足以意識到「島」的輪廓。除非我們行將到島的...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10 次查看
0 則留言


《島嶼誌》
“Every man is an island. I stand by that. But clearly some men are island CHAINS. Underneath, they are connected...…”─by Nick...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1 次查看
0 則留言


《別人的間房》《學校》
《別人的間房》 假如我們的人生就如同跑了一趟旅程,曾在某一段時間的某個城市中某一個宅處落腳,將我們自身的物件和記憶從這個家」吞吐到另一個「家」,這些停駐一段時光所建構出的「家」的位置,從這裏到那裏,究竟「家」的意義是我們只能暫居的這個水泥軀殼,還是在這個軀殼內我們曾經生活的...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 次查看
0 則留言


《像一句詩那麼短》
在城市中,倘若將置身的這個城市輪廓攤現,我們所目睹的場景記憶有什麼? 有什麼樣的視覺暫留在我們的框視之下成為一個「地方」的空間存取? 在這個城市中空間和時間的快速轉換流淌之際,我們所盡可能的對於城市烏托邦的想像是否更具美善?...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2 次查看
0 則留言


《公園》
《夢旅人》 日籍導演岩井俊二在其作品《夢旅人》(Picnic)中,三個精神病患自醫院圍牆上出發,徒步在牆的頂端,展開他們尋找世界盡頭的行旅。 他們顛步行走著,一面接著一面的圍牆。 就如同他們在「正常」現實中的情境,只能沿著世界的邊緣和裂縫遊歷。...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9 次查看
0 則留言


《犬儒遊夢》
牛牛 我的狗“牛牛”,是一隻身著黑白斑塊的混種公犬,就好像墨汁重染在白色的棉紙上,黑白分明。倘若將其皮毛攤展,圖像不失為一幅絕妙的現代水墨小品。 自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在一窩流浪犬犢中將牠領養至今,牛牛參與了我這些日子以來所有的生命歷程。從小即與犬狗為伴的我,日常的環境...
peis1230
2022年2月14日讀畢需時 9 分鐘
1 次查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